注:倒春寒是指每年3月10日以后,受冷空气侵袭,致使日平均气温≤12℃的天数连续≥3天,或日平均气温≤15℃,且每日日照时数≤2小时的天数连续 ≥7天,这种低温阴雨天气称为“倒春寒”天气。

  

近期我市回暖明显,本次强冷空气将给我市带来急剧降温,大风和雷雨,并有可能达到“倒春寒”的标准,建议做好防寒、防风、防雷和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等工作。

  

1、天气骤然转冷,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和疾病预防,关注防寒救助措施。

  

2、注意燃气热水器使用安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港口码头、海上交通和各种海上活动需注意防御强风的影响。

  

4、居家外出注意做好防雷安全防御。

“乍暖还清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这是北宋词人张先《青门引》中的名句,含蓄婉转,丽辞腻声的背后,描述的正是一种公众耳熟能详天气现象——倒春寒:临近清明时节,刚刚转暖的天气又变的寒冷起来,风雨交加的一天,直到晚上才停止。

其实,古诗词中类似的描述天气的句子还有很多,比如李清照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看来与秋天的寂寥、冬天的萧瑟相比,生机盎然的的春天出现的气温激烈变化,似乎才让人“最难将息”,于是更有了“春捂秋冻”的说法。时值三月,又到了忽冷忽热的时候,这一期气象控,我们就来聊聊任性的春季冷空气。

提起寒潮,人们大多会认为它属于秋天和冬天,但实际上从数据上来看,秋季是寒潮频发的季节,春季其次,冬季则是最少的,因为根据气象科学的定义,冬季天气寒冷,基础温度低,受冷空气来临造成的降温反而十分有限。

2010年4月13日上午,北京发出历史上第一个霜冻蓝色预警信号,当夜最低气温逼近0℃,京城遭遇五年来最晚霜冻和最冷“倒春寒”。

每年立春节气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缓慢回升,在气象学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高于10℃,就达到了春季的标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有些年份,南方许多地区2月下旬就已经进入了春天,但在天气回暖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冷空气的侵入,特别是在江南和沿长江一带,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相遇,从而出现春季连阴雨,使得气温明显降低,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倒春寒”。

在气象学上,倒春寒通常指的是,由于初春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3月—4月)气温较常年偏低的天气现象。冬春过渡季节,气温逐渐上升,入春后,常因较强冷空气入侵,导致气温剧烈下降,并明显低于常年值。倒春寒容易造成大范围地区树木和农作物受冻害影响,冷空气南下的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时,出现大规模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今年1月初的全国性寒潮天气让人记忆深刻,多地最低气温都突破了历史极值,但盘点近50年来全国重大寒潮灾害天气,不难发现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寒潮天气都出现在春季。

1972年3月28日至4月2日:出现全国性寒潮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早稻烂秧严重,油菜、豌豆遭受冻害。湖南因烂秧损失谷种15万t,江西早稻损失1亿多元,福建北部更是出现了严重的清明寒。

1982年5月10日至14日:这次寒潮过程使北方地区出现晚霜冻,宁夏、青海、甘肃出现低温冻害,广东广西普降大到暴雨,湖南出现大风冰雹。京广铁路中断半个月,仅粤北韶关、肇庆两地经济损失就达3.6亿元。

1983年4月25日至30日:此次全国性寒潮日平均气温总降温达7-16℃,全国22个省(市、区)出现1949年以来范围最大,危害最重的雪灾、风灾、雹灾和冻灾,全国超过700个县(市)农田受灾,死亡数千人,受伤数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1998年3月2次冷空气降温幅度示意图

1998年3月:两次大范围全国寒潮过程影响我国,分别于3月18日至22日和3月31日至4月2日,其中第一次除西藏外全国大部地区降温6~8℃,内蒙古中部、宁夏、华中中部、华南等地降温12~14℃。第二次东北、华北至江南大部、西藏中部等地区降温6~8℃,华中东部等地降温10~12℃南方地区出现了少见的春季强寒潮天气,沪苏皖赣鄂等省份出现降雪,致使上述地区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农作物遭受冻害。

以前我们常说“六月的天气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怎么连三四月这样的春天天气也开始“变化莫测”忽冷忽热起来,气温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春天天气真的是这样的吗?

 原来,在春天,当某一地区前期处于暖脊控制下,天气晴好,就会出现迅速的升温,如果突然大气环流发生调整,环流经向度加大,之前暖脊控制的区域就会变为冷槽控制,那么,就会出现忽然升温又忽然降温的情况。从历史统计结果来看,倒春寒并不是什么“稀有品”。1951年至2015年的3月至5月,全国共发生538次冷空气过程,平均每年春季就会发生3.8次冷空气过程,平均下来基本上每20天左右就要出现一次冷空气。

2015年4月初,受强冷空气影响,山西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到10℃。
晋城市陵川县的王莽岭景区,冻雨之后,冰挂再现,蔚为壮观。

不过,近几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温平均值虽然不变,但与平均温度之间的偏离程度增大,这就导致极端热和极端冷事件均呈现增加趋势,倒春寒也就可能频发。值得一提的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了我国1998年夏季的特大洪水,而1998年春季的两次寒潮侵袭经济损失显著,2016年又是厄尔尼诺年,因此这一轮来势汹汹的冷空气,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开篇诗文中张先写“残花中酒 又是去年病”虽然无法确定张先笔下的“去年病”到底是不是因为剧烈的温度变化引起的,但春季气温变化反复无常,也特别容易引起心脑血管和哮喘等疾病,除了初春气候变化大,也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气管痉挛,诱发哮喘外,主要与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有关,那么“残花中酒”“也就合情合理了。

春季要少食酸,多增甘。酸性食物吃多了会使肝火更旺,而性味甘平的食物就可有效调节肝火。如果多吃些山药、蓬蒿、马兰头、韭菜、鸡肝等,对于清肝可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而肉类等油腻食物在春季不宜过多进食。建议春季养肝要做到忌酸涩、忌油腻和忌酒。除此之外,春季还应忌吃羊肉、海鱼、虾等好发食物,注意摄取维生素、无机盐和优质蛋白质。

预防倒春寒关键在于“春捂”

 预防倒春寒最重要的就是春捂。春天不要过早的脱掉衣服,春季温差比较大,一年四季中也只有这个季节的温差是最大的,虽然气温有所回升,但早晚温差还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如果过早的脱掉冬装肯定会着凉感冒,并且还容易患上关节炎,如果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下体育锻炼,那么抵抗能力就会大大的提高,此外春季气候也比较干燥,多喝水也可以预防倒春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