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联寿 薛明 刘玉宝 黄伟健 林良勋 冯圣中 兰红平 李磊

合作科学家简介

  陈联寿,中国工程院院士、大气科学家。长期从事天气动力和热带气旋的研究和预报工作,是我国台风科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他对热带气旋作了系统性和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台风机理的新事实,得出了台风非对称结构对其运动影响等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具有创导性和应用性。他的第一部专著《西太平洋台风概论》,填补国内空白,引起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长期负责全国范围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工作,开创了全国电视天气预报动态显示业务系统,收视率高达5亿,对减轻国家自然灾害作出了重要贡献。事迹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美国传略研究院名人录》、《中国人物年鉴》等。

 

----------------------------------------------------------------------------------------------------------------------------------------------------------------

 

对深圳气象的贡献

  陈联寿院士长期指导深圳气象发展规划、预警预报与科学研究工作,为深圳气象可持续发展、气象灾害研究、台风预警预报业务、重大气象保障服务等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他作为深圳气象首批特聘专家为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综合服务系统、天文观测系统、气象高性能计算中心等项目进行了论证,并先后为深圳气象发展“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提出论证意见,为深圳气象现代化保持全国全省领先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亲临深圳气象保障服务指挥中心现场,坐镇指导开幕式的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精准预报了开幕式天气。2014年作为深圳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具体指导实验室研究计划、主攻路线、科学试验等,使实验室在短时间内无论是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获奖,还是成果转化应用绩效上,均取得显著成效。

 

合作科学家简介

  薛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学主任、科技部“强对流”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他是国际上对流风暴尺度预报模式研发和资料同化领域的知名学者,先后担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风暴分析预报中心主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多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著名的WRF数值预报模式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气象组织THORPEX TIGGE-LAM工作组成员等。薛明教授长期从事强对流灾害天气数值预报模式的研发、高分辨率遥感资料,特别是雷达资料的同化反演研究,以及强对流天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他领导研发的国际著名的ARPS天气预报模式系统曾获美国Discover Magazine 科技创新奖和 Computerworld Smithsonian Award科学奖,在国际上数十个国家广泛使用。他提出了地表摩擦为龙卷形成的重要旋转涡度来源的新理论,建立了雷暴冷池之重力流在非均匀垂直切边条件下的理论模型,揭示了高层风切变对飑线维持的重要作用,提出并成功解决了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应用于多相态微物理过程的雷达回波资料同化问题,建立了对流尺度多模式实时集合预报系统,并率先实现了全美国范围业务雷达网资料的对流尺度模式中的实时同化。薛明教授已在国际SCI期刊已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和著作总引用次数超过万次。

 

----------------------------------------------------------------------------------------------------------------------------------------------------------------

 

对深圳气象的贡献

  薛明教授长期指导和支持深圳气象预警预报与科学研究、成果应用转化、科技骨干人才培养工作,为深圳气象灾害研究、雷达资料同化技术、精细化数值预报应用技术等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10年开始他带领团队首次将雷达资料三维变分同化技术引进到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业务中,并建立实时运行的高分辨率同化数值预报系统HAPS,有效提高了台风、暴雨等强降水的预报能力,并在2011年第11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准确预报了开幕式、闭幕式天气。2014年他的团队又协助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率先建立了同化泛华南雷达网资料的雷暴尺度集合预报业务应用系统,多次准确提前预报了飑线、台风等强天气过程,为提高深圳重大天气过程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薛明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多次到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具体指导气象灾害研究、强天气预报科学试验等,并先后接收深圳气象局5名技术人员到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风暴分析预报中心进行技术学习和培训,受训人员已逐渐成为深圳气象预报预警中的科技骨干。

 

合作科学家简介

  刘玉宝,博士,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高级项目研究员,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1983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92年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获大气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99年加入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应用研究实验室,任高级项目研究员(Project Scientist III),2013年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电网公司特聘(电力气象)专家。

  刘玉宝研究员从事云和天气数值模拟研究、模式研发和运用27年。对中小尺度天气、云和降水物理、大气边界层和地表地面层物理、大气湍流和各类强天气现象的模拟、特别是中小尺度大气资料同化及业务应用,都有深入研究,主持或作为首席项目研究员参加10多个美国政府、企业及国际重要科研项目。

  他作为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应用研究实验室(NCAR/RAL)中小微尺度数值天气资料同化和预报模式研发和业务应用的首席专家,过去的10年间带领并指导十多名博士、硕士和软件工程师团队,研发专门适用于对天气较为敏感的各类应用领域的气象预报和资源分析模式系统。他领导发展的中、小、微尺度数值天气资料同化和预报模式系统技术和工具包括:RTFDDA高分辨实时四维天气资料同化和预报系统、RTFDDA-LES甚高分辨率实时四维天气资料同化和模拟系统、Climate-FDDA运用四维天气资料同化和第三代全球再分析资料库重建高分辨率区域和局地微气侯。该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已运用于美国陆军以及美国、韩国和中国的气象预报、应急气象服务、风能资源评估等。

  刘玉宝博士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海外科学家,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创建支撑国家电网公司调度、运行维护、电网规划等的电力气象研究中心,建立电力气象专业服务的实时业务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并培养一支电力气象专业研究人才团队。

 

  ----------------------------------------------------------------------------------------------------------------------------------------------------------------

 

对深圳气象的贡献

  2013年以来,刘玉宝博士带领NCAR-RAL技术团队与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合作,基于深圳高时空密度多源气象观测数据和RTFDDA高分辨实时四维天气资料同化和预报系统,建立了世界先进的大城市微气候再分析数值模式系统和细网格6年气候再分析数据集以及深圳雷达实时定量降雨估测(MRMS-QPE)系统。近年来,又合作建立了快速更新城市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RUUPPS)和快速更新城市积涝预报系统(RUUFFS)。这些先进的数值天气模式技术有力的挖掘深圳市多年发展的世界领先的四维天气观测网的使用价值,有效改进深圳城市气候服务、气象监测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的能力。

 

科学家简介

  黄伟健,香港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负责管理香港天文台预报拓展部,发展针对暴雨及恶劣天气的临近预报技术和系统操作、研发并运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于天气预测及警报服务。他参与天文台「小涡旋」暴雨临近预报系统、中尺度与超高分辨率模式和资料同化系统、临近预报与模式预测的融合应用、区域和全球数值天气模式以及集合预报系统的释用和验证、航空气象预报、数字化与定点天气预测技术预报等科研和业务工作。他亦参与世界气象组织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2008北京奥运会预报示范项目(B08FDP)、华南季风降水试验(SCMREX)、台风强度和降雨研究的观测实验。同时,黄伟健参与气象教育工作,在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兼任讲授气象科普和天气预报课程;并且协助举办和参加世界气象组织培训工作坊,介绍香港天文台在临近预报和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于暴雨及恶劣天气预测的发展与应用。

 

----------------------------------------------------------------------------------------------------------------------------------------------------------------

   

对深圳气象的贡献

  黄伟健从2012年开始参与深圳气象科研工作。在香港天文台与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合作框架下,于深圳国家超算中心建立超高分辨率的天气预报模式系统,开展试验高分辨率模式产品与应用,支援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短临预测和有关的科研工作,并参与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及数据同化技术研讨会,与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广东省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风暴分析与预测中心的专家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和同化技术交流讨论,促进区内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业务与开发工作,以及模式产品和数据的交换。

 

合作科学家简介

  林良勋,广东省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首席预报员、广东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广东省气象部门专业技术总师,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天气分析预报及技术研发工作,熟悉华南暴雨、台风和强对流等天气气候特点和预报技术,并具有丰富的分析和技术研发经验与预报能力 。主编出版了《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为广东省气象部门预报业务、预报员培训的指定教材。参与编写了《广州市都市型农业与气象》、《2008年初中国南方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分析》。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广东省气象局重大研究项目2项。成果“广州亚运会一体化气象服务系统”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一,“台风灾害诊断、评估及预测技术方法研究” 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三。发表学术论文共50篇,其中二级以上核心28篇。

  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05·6抗洪抢险先进个人“,2006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特授予“广东省抗洪抢险模范个人”称号,2009年被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评为“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 ”(省部级劳模),2010年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亚运会气象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

 

对深圳气象的贡献

  林良勋总师长期关注深圳气象事业,关注深圳预报员的成长,为深圳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气象预报、重大气象保障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科研等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作为预报总把关,坐镇深圳,全程参与了大运会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科学的指导,精准的预报,保证了大运会气象服务的圆满成功。对深圳的灾害性、转折性天气进行技术指导。在2015年5.20全市特大暴雨,2014年4.17强对流天气,台风“天兔”、“黑格比”等影响深圳的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提供天气预报技术指导及决策服务建议。非常关注深圳预报员的成长,通过现场授课、课题带动、天气过程总结、学术点评、文章撰写等方式,培养和指导深圳本地年轻预报员,为预报员的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深入深圳的企业、社区,开展科普和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作为深圳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具体参与指导实验室定位设计、发展方向、研究计划、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为实验室在短时间获得显著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作科学家简介

  冯圣中教授,现任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承担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专项、广东省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深港创新圈项目等各类项目,在高性能计算算法、应用、性能优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冯圣中教授曾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委科技进步奖多项,获首届“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微软HPC学者项目学生及教师研究奖第一名。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大数据技术等。

 

----------------------------------------------------------------------------------------------------------------------------------------------------------------

 

对深圳气象的贡献

  在气象科研方面,冯圣中教授作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团队负责人,与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建立并保持了长期稳定、极具建设性的合作关系。2011年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冯圣中教授响应“科技服务大运”的号召,带领团队承担大运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研发任务,在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在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业务稳定运行;他领导高性能中心环境气象团队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 “回南天”的预警预报研究、台风致灾机理及预报模型研究等气象灾害技术研究,开创性地利用大数据挖掘方法,建立了台风强风及暴雨的精细化预报模型。研究成果已被开发成台风风雨预估模块,纳入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热带气旋综合业务平台,在台风季供预报员直接使用进行深圳地区的台风风雨预报与预警工作,效果良好,为深圳地区防台减灾做出重要贡献。

短时临近预警预报团队

  短时临近预警预报团队围绕城市防灾减灾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需求,以雷达、自动站、闪电等探测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应用为基础,开展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2007年成功研发气象灾害分区预警系统,使深圳市成为世界上首个实施气象灾害分区预警业务的大城市,2009年成功开发了短时临近预报决策支持平台(PONDS),2010开展全国大城市精细化预报项目试验和大运会气象服务核心系统的研发,短时临近预报决策支持平台、气象灾害分区预警等业务系统在深圳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受到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和陈联寿院士的好评,成果被推广至六省十市,其中大城市精细化预报业务被中国气象局命名为“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深圳模式”,创新成果备受大陆和港澳气象部门的瞩目,成为深圳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气象业务系统框架体系的核心成果。

  团队领头人兰红平副局长,正研级高工,先后获得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深圳市劳动模范称号,兼任我局科技攻关组长6年,现兼任深圳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近年来,曾主持十多项国家、省、市气象科技开发项目,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

----------------------------------------------------------------------------------------------------------------------------------------------------------------

主要成果

  1.主持开发深圳市气象信息决策服务网,2006年5月份完成并投入业务运行,并通过市应急指挥中心推广到全市十九个气象防灾减灾部门和十个区使用,因系统提供的服务内容和产品贴近防灾需要,受到应急和减灾部门的高度评价,在全市气象防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主持开发局综合数据库系统,整合了全局的数据库,建立了由业务数据库(数据中心)、公众数据库、共享数据库组成的全局统一的、高度共享的数据库系统,显著地提高了气象服务的效率。

  3.主持开发深圳市气象信息公众服务网,2006年8月份完成并投入业务运行,组织开发深圳市气象信息社区服务网,2007年汛期完成并投入业务运行,多年来成为我市决策气象服务的最重要平台。

  4.主持研发了气象灾害分区预警系统,2007年8月份完成并投入业务运行,该系统集监测信息综合显示、雷暴外推预报和分区预警制作和发布于一体的高效业务平台,将预警精细至街道行政辖区,实现预警产品同步制作,一键发布,使深圳成为世界上首个实施气象灾害分区预警的大城市。

  5.研发雷暴自动识别和追踪系统(简称“追踪者”,TRACER),研发了雷暴云团自动识别边界相关追踪法,并获得国家专利。研究成果《雷暴云团自动识别和边界相关追踪技术研究》(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气象》(2009年)),曾在美国气象学会第24届强对流天气技术研讨会(2008年10月27日至31日在美国乔治亚州Savannh市举行)交流。

  6.主持研发了短时临近预报决策支持平台(PONDS),平台集成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和我局自主研发的雷暴自动识别和追踪技术于一体,多年来一直是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的核心业务技术平台,也是2011年深圳大运会气象服务的重要技术支撑。

  7.2010年主持全国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试点项目,研究和业务化成果显著,2012年被中国气象局命名为”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深圳模式”。


代表性论文

  1.兰红平,魏晓琳,李程. 精细化预报预警平台在深圳的试验应用.气象科技进展,2013年,3(6):19-26

  2.兰红平,李磊,马晓光. 深圳单点气温预报的时间滞后集合预报研究.气象科学,2011,31(2):200-204

  3.兰红平,陈训来,孙向明等. 深圳市气象灾害分区预警系统研究.气象科技,2010,38(5):629-634.

  4.兰红平,孙向明,梁碧玲,毛辉,张文海.雷暴云团自动识别和边界相关追踪技术研究.气象,2009,35(7):101-111

  5.LAN Hong-ping, Song Yang, Liang Bi-ling, et al. An Automatic Tracking and Recognition Algorithm for Thunderstorm Cloud-Cluster (TRACER). 美国气象学会第24届强对流天气研讨会交流,2008.10

  6.兰红平,张儒林,江崟.用红外云图估测小区域雨强及其在适时预报中的应用.热带气象学报 2000, 16(4):366-373.

  7.Qinglan Li, Hongping Lan, Johnny C.L. Chan, Chunyan Cao, Cheng Li and Xingbao Wang.An Operational Statistical Scheme for Tropical Cyclone-Induced Rainfall Forecast.Recent Developments in Tropical Cyclone Dynamics, Prediction, and Detection Prof. Anthony Lupo (Ed.), InTech, DOI: 10.5772/64859        Chapter 10

气候服务团队

  近年来,城市气候服务团队紧紧围绕城市防灾减灾和低碳绿色城市建设的需求,构建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天气气候一体化业务,推出了为城市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和水污染防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的多种气候服务产品。气候研究技术向世界前沿领域迈进,围绕空间尺度为1至10km的非均匀边界层问题展开研究,在城市街区尺度风场与湍流扩散、城市热岛、陡峭地形风场的精细物理结构以及城市大气环境等方面取得丰富成果。

  团队领头人李磊博士,为正研级高工,中国气象学会城市气象专业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深圳市委委员,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2009年3月入选深圳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地方级领军),2010年获“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荣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深圳市科技项目2项,已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级别论文45篇,其中第一作者SCI/SCIE论文13篇。

 

----------------------------------------------------------------------------------------------------------------------------------------------------------------

 

主要成果

  1.主持“2006-2020年深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气象专题研究,首次清晰完整地阐述了深圳城市规划建设与气候环境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关系,为深圳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气候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2.提出了以“气候风险”为主要研判对象的气候业务模式,并组织开发了相应的业务服务平台和服务产品,在近年来的汛期天气气候的监测、评价和预测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关于“实时气候监测”的理念及相关业务平台被中国气象局有关领导评价为“天气气候业务一体化”的范例。

  3.组织研发了深圳最新版的暴雨强度公式及相关服务产品,为深圳防洪排涝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组织开展了大量关于深圳城市气候环境的研究,包括灰霾、热岛、城市气候变化等科学问题,不仅发表了若干科技论文,更直接影响了深圳市与规划和低碳发展有关的标准、技术导则等重要文件,为深圳建设气候友好型城市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5.组织建设了“深圳市细网格气候信息平台”,成为国内首个城市级的网格化气候信息平台,为城市低碳规划、绿色建筑、新能源利用等项目提供精细气候数据。


代表性论文

  1.LI Lei, ZHANG Li-Jie, ZHANG Ning, et al. Study on the micro-scale simulation of wind field over complex terrain by RAMS/FLUENT modeling system. Wind and Structure, 2010, 13(6): 519-528

  2.Li Lei, Yang Lin, Zhang Li-Jie,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ground heating and ambient wind speed on flow fields in street canyons.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 29(6): 1227-1237

  3.Li Lei, P. W. Chan, Wang Deli, et al. Rapid urbanization effect on local climate: intercomparison of climate trends in Shenzhen and Hong Kong, 1968?2013. Climate Research, 2015, 63: 14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