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学术动态
  • 1
  • 2
  • 3

12月28日下午,来自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的陈文研究员等一行8人莅临深圳气象局调研并参加了实验室组织的学术交流会。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樊琦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周文副教授和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陈骥副教授分别作了以“珠三角PM2.5和臭氧复合污染特征与协同减排研究”、“中国区域气候变异的研究”和“空中水资源使用”为主题的精彩报告。我局20名技术人员参与研讨和交流。

樊琦教授介绍了以华南区域典型天气形势为例的珠三角污染过程污染物特征模拟分析结果,并探讨了以本地污染源或外来输送为主的城市污染协同减排策略,使实验室环境气象相关研究人员对珠三角区域污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周文副教授主要介绍了气候变化和我国华南区域暴雨、台风等的联系,及此类研究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理论支持的相关经验。陈骥副教授从我国水资源概况展开,重点介绍了以人工影响降水为主的空中水资源使用的关键技术和试验成果,利用声波对空中水资源进行利用可定点定量改变局地降水特征,使实验室人员开拓了视野。(张舒婷)


图:中山大学樊琦教授作报告


图:香港城市大学周文副教授作报告


图:香港大学陈骥副教授作报告

定位与方向
重点项目
  • 实验内容

    数值预报模式应用及检验试验

    目标
    针对华南地区前汛期的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欧洲中心精细化模式(ECMWF)、日本数值模式(JMA)、深圳实时同化预报系统(HAPS)、华南中尺度模式GRAPES、香港天文台数值模式NHM等多家数值预报产品,检验模式对不同天气形势下的强降水、暖区暴雨预报能力和预报时效的可用性,完善数值预报产品检验分析的流程和平台,总结各家模式在不同天气系统中的表现。



    内容
    1、针对前汛期不同天气过程,对比分析ECMWF、JMA、HAPS、GRAPES、NHM等多家数值模式对强降水天气短期预报效果。
    2、定性、定量评估各家数值预报模式对强降水天气过程的预报准确率。
    3、总结各家数值预报模式对不同天气类型强降水天气预报偏差的特征;总结对数值预报模式客观订正的方法。
  • 实验内容

    临近预报系统应用及检验试验

    目标
    针对华南地区前汛期的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WEB版(SWAN—WEB)和深圳的临近预报平台(PONDS)的短临预报产品,检验不同天气形势下的两个系统雷达回波外推的角度和速度误差,为系统改进提供研究意见;比较光流法和交叉相关法的外推效果;检验冰雹预警提示系统识别冰雹的能力,研究冰雹自动预警阈值,为冰雹自动预警进入业务化提供参考。



    内容
    1、针对前汛期不同天气过程,通过风向、风速等参数调整试验,改进交叉相关雷达回波的角度和速度误差,提高临近预报的自动预报准确率。
    2、通过前汛期各个天气过程分析,对比光流法和交叉相关法的临近预报效果和评分情况。
    3、以过去3年来广东省出现冰雹的个例为基础,研究提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阈值,并以前汛期天气过程为基础进行全省冰雹自动预报实验,对比检验SWAN—WEB中的冰雹预报情况。